中國文學

定义

Emily Mark
翻译,由晚生姓高翻译
发表于 11 April 2016
X
translations icon
其他语言版本: 英语, 法语, 西班牙语
Li Po's Calligraphy (by Li Bai, Public Domain)
李白的書法
Li Bai (Public Domain)

中國文學是世界上最富想像力和趣味性的文學之一。 無論是在詩歌還是散文中,語言的精確性都會產生完美實現的圖像,並且與所有偉大的文學作品一樣,主題是永恆。 中國人非常重視文學,甚至有個文神,叫文昌,又名文昌帝君,文帝。

文昌記錄了中國所有的作家和作品,以根據他們的才華使用得好壞來獎勵或懲罰他們。 這位神被認為曾經是一個名叫張育的人,他是一位才華橫溢的作家,在失望後投河自盡,被神化了。 他不僅主持書面作品和作家,而且主持中國劇本。

中國古代文字是從商代(公元前 1600-1046 年)的占卜實踐演變而來的。 占卜者在甲骨上的象形文字,稱為甲骨文(約公元前 1600-1000 年),後來發展為大篆(約公元前 1000-700 年)、小篆(公元前 700 年 - 現在)和隸書(所謂的 “Clerky Script”,約公元前 500 年)。 從這些還發展出楷書、行書和草書,草書後來被作家用於散文、詩歌和其他類型的藝術作品。

中國最早使用文字,確切時間尚不清楚,因為大多數文字都是在易腐爛的材料(如木頭、竹子或絲綢)上書寫的。 學者 Patricia Buckley Ebrey 寫道:“在中國和其他地方一樣,寫作一旦採用,會對社會和文化進程,產生深遠影響 (26)。” 中國的官僚機構開始依賴書面記錄,但最終寫作用於自我表達,創造了世界上一些最偉大的文學作品。 紙是在公元前發明。 漢朝公元前 105 年(公元前 202 年 - 公元 220 年),木版印刷工藝發展於唐朝( 618-907 年),到那時中國已經發展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文學作品。

早期故事

中國最早的文字作品是鬼故事和神話。 Ebrey 寫道,早期的漢族文學是如何“豐富地提到奇怪和強大的精靈、預兆、神話、挑戰死亡,令人眼花繚亂(71)”。 中國人特別關心鬼魂,因為死者的出現,意味著生者不知何故辜負他們,通常是葬禮不體面,死者會纏著生者,直到錯誤得到。 如果死者找不到家人,會找附近的人。

一個著名的故關於五個兄弟被一個小女孩鬼魂拜訪。 他們無法擺脫鬼魂,直到他們最終,將她密封在一根空心圓木中,蓋上兩端,然後扔進河裡。 鬼魂感謝他們,給她一個合適的葬禮,然後揚帆離去。 在另一個故事,一位被玷污的母親回魂,告訴兒子,要求為她恥辱報仇。 兒子一刻也沒有質疑,這個幻象,而是向當局報告這件事,當局逮捕並處決罪犯。 鬼故事有助於強調重要的文化價值觀,正確對待死者和尊重同胞。

鬼故事旨在強調重要的文化價值,例如正確對待死者和尊重同胞。

有個故事可以說明這一點,那就是關於一個名叫楊司令的人的著名故事。 楊過自私的生活,不假思索地給很多人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當他死去並進入來世時,他發現自己站在法庭前。 冥王問他,他的靈魂是如何累積了這麼多罪孽的。 楊堅稱自己是清白的,並表示自己沒有做錯任何事。

冥王下令將捲軸帶進來閱讀。 當楊站在審判席上時,判官宣讀他犯罪的日期時間,行為影響了誰,以及有多少人因他而死亡。 判處楊譴責,一隻巨手出現,將他捏成血肉模糊。

在另一個故事中,一個名叫李棺材的人是一個欺負貓狗的惡霸。 一天,兩個穿著深紫色長袍的男人來拜訪他。 他們告訴他,他因虐待動物,而在來世受到譴責。 李棺材不信,質問是誰開的玩笑。 告訴他,他們是鬼魂,是從來世派來的,然後出示一份官文,其中有 460 隻貓狗的靈魂,對他虐待和死亡控訴。 李棺材被定罪帶走。 虐待生物,無論是人還是動物,都認為是對社區的嚴重罪行,而關於楊司令和李棺材等人,不道德的鬼故事,則成為了行為不正遭遇的警示故事。

鬼故事伴隨著關於過去,神仙和偉人居住的崑崙山的神話。 這些神話也表達了文化價值,並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一個早期的神話是關於在夏朝(公元前 2070-1600 年)期間試圖阻止大洪水的半神鯀。 他治水失敗,自殺流放?皇帝任命他的兒子禹完成這項工作。

禹明白父親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想自己做太多,而不求助於他人,不尊重自然的力量,高估自己的能力。 禹從父親的錯誤中吸取教訓,請大家幫助控制洪水。 通過鄰里的參與,尊重他們的能力和自然的力量,他成功了,被稱為大禹,建立了夏朝,建立了統治秩序。

在漢代,一個非常流行的神話是西王母。 埃布里寫道:

她的天堂被描繪成一片神奇之地,長有不死之樹,流淌著不朽之河。 三足烏鴉、跳舞蟾、九尾狐、煉丹兔等神鳥神獸是她的常伴。 (71)

這個神話變得如此流行,以至於發展成為公眾信仰,這迫使漢政府,委託為西王母建造寺廟,並承認崇拜她,是合法的信仰。 神話的流行來自於它的承諾,如果個人接受西王母進入心中,就得永生。 追隨者在脖子上掛著她的護身符,並帶著故事。 埃布里寫道,“這場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記錄的彌賽亞救主、千禧年運動。它與預言王朝結束的預言相吻合 (73)。”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的時代,人們抓住支持過去,重要價值觀的神話; 在這種情況下,價值是永久。 漢朝會滅亡,但信仰西王母,可以長生不老。 關於她的文字,似乎曾經流傳甚廣,主要是漢代及以後的手寫文字。 然而,在唐代,更容易獲得書文,有助於保護,遺產的手工藝開始流行。

木版印刷和書籍

中國人創作詩歌、文學、戲劇、歷史、個人隨筆,以及可以想像得到的所有其他類型的作品,所有這些都是手工完成然後復制的。 在唐太宗(公元 626-649 年在位)統治下,木版印刷術的發明,使人們更容易接觸到書籍。 在木版印刷術發明之前,文字都必須用手抄寫; 這個過程花費了很長時間,而且副本非常昂貴。 木版印刷是印刷術,通過在木塊上雕刻浮雕字,然後上墨並壓在紙上,可以快速輕鬆地複製本。

Chinese woodblock print
中國版畫
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Copyright)

這種方法使作家能夠,接觸到比前更廣泛的觀眾。 木版印刷術雖自秦代就已為人所知,但並未得到很大程度應用。 在唐代,像偉大的王維(公元 701-761 年)這樣的詩人,以前從未聽說過他作品的人們,閱讀和欣賞。 學者哈羅德·坦納 (Harold M. Tanner) 寫道:“王維不僅是一位詩人,而且還是一位頗有造詣的畫家。有人說,他的畫進入他的詩,他的詩充滿了他的畫的形象 (189)。” 大多數詩人同時也是畫家,與王維同時代的人,創作了與他不相上下,甚至更勝一籌的傑作。

過去,像王維這樣的詩人,只有買得起書的精英人才會讀,但在木版印刷普及後,任何有一點可支配收入的人,都可以買書。 那些沒有錢的人,可以在圖書館找書。 這種做法極大地提高識字率,作家、散文家、歷史學家、科學家、醫學專家、詩人、哲學家和其他各類作家發現,他們的作品可以吸引越來越多的讀者。

文學作品

中國文學作品數量眾多,跨越約 2000 年,無法在此一一列舉,但其中最具影響力的是唐朝的文學作品。 唐代最偉大的詩人是李白( 701-762 年),他的作品,在那個時代,非常受歡迎,唐文宗時期詔令以李白的詩、張旭的書法、裴旻的劍舞為唐代之三絕。 由於木版印刷工藝,他的作品在中國廣為流傳,至今已有 1000 多首詩流傳至今。

他的密友杜甫( 712-770 年)同樣受歡迎,兩人被認為是唐代最重要的詩人,其次是白居易( 772-846 年)。 他的詩《長恨歌》是對玄宗皇帝(712-756 年在位)與楊貴妃悲慘愛情的浪漫化版本。 變得如此受歡迎,以至進入公校課程,學生必須全記才能通過考試。 這首詩至今仍是學校必讀之作。

Li Po Writing Poetry
李白寫詩
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Copyright)

唐代以後,孔子、墨子、孟子、老子、鄧析等百家哲學家的古著也廣為流傳。 就中國文化而言,這些哲學著作中最重要的四書五經(易經、詩經、禮記、歷史經、 《春秋》、《論語》、《孟子》、《中庸》、《大學》。 雖然這些作品不是藝術意義上的“文學”,但它們是中國教育的核心,在今天的中國仍然和過去一樣重要。

這九部作品提供了文化標準,如果想當官,就應該達到這個標準,確保候選人有文化,並有資格成為精英。 然而,在審美層面上,認為可以充實個人,閱讀它們.是為自我提升和簡單享受。 中國的哲學家和詩人創作了許多重要的藝術作品,時至今日仍為人們所推崇,它們對同時產生的文學散文作品做出了貢獻和補充。

唐代最偉大的散文大師是韓愈(768-824 年),被認為是“中國的莎士比亞”,他的風格影響後世。 韓愈以儒家價值的散文而著稱,因此也被譽為哲學作家。 沈括( 1031-1095 年)是宋朝( 960-1234 年)的博學者,其科學著作極具影響力。 14 至 18 世紀,文學通過四大古典名著達到頂峰:羅貫中的《三國演義》(1280-1360 年)、施耐庵的《水滸傳》(1296-1372 年)、吳承恩的《西遊記》( 1500-1582 年)和曹雪芹的《紅樓夢》( 1715-1764 年)。 在這四部作品中,紅樓夢因其風格、主題和範圍而被認為是中國文學中最偉大的文學傑作。 1791 年出版,自那以後一直暢銷, 專門研究這本書是紅學。

遺產

這些作品傳遍全中國,那些不識字的人會去聽。 漢字被日本、韓國、越南採用,成為契丹文(蒙古)、女真文(滿族)和雲南省土著民族的彝文的基礎,這些文字不同於傳統的漢字。 中國文學作品連同四書五經成為所有這些文字發展的基礎,因此中國思想對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 《紅樓夢》或《三國演義》等書籍,在其他文化中也像在中國一樣流行,並影響了這些文化文學作品的主題。

學者哈羅德·M·坦納 (Harold M. Tanner) 寫道,我們如何通過中國文學,尤其是詩歌,進入作家的世界,並直接體驗生活,因為“我們閱讀他們對家庭、風景、宮殿和戰爭的描述,並在他們說話時 代表窮人和被壓迫者出來(187)”。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在今天和寫時,一樣感人和令人印象深刻,因為就像任何偉大的文學作品一樣,它們告訴我們,關於自己和生活的世界需要了解什麼。通過他們的作品,偉大的中國大師寫下,在生活中的個人經歷,這樣做時,表達整個人類經歷。

删除广告
广告

关于译者

晚生姓高
高先生目前擔任加州就業部的首席翻譯,是聯合國美國協會的前董事會成員,也是英文雜誌《美華論壇》的現任董事會成員和前副主編

关于作者

Emily Mark
Emily Mark studied history and philosophy at Tianjin University, China and English at SUNY New Paltz, NY. She has published historical essays and poetry. Her travel writing debuts in Timeless Travels Magazine. She graduated from SUNY Delhi in 2018.

引用本作品

APA 风格

Mark, E. (2016, April 11). 中國文學 [Chinese Literature]. (. 晚生姓高, 翻译).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取自 https://www.worldhistory.org/trans/zh/1-14505/

芝加哥风格

Mark, Emily. "中國文學." 翻译 晚生姓高.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最后修改 April 11, 2016. https://www.worldhistory.org/trans/zh/1-14505/.

MLA 风格

Mark, Emily. "中國文學." 翻译 晚生姓高.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11 Apr 2016. 网络. 26 Apr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