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定义

Emily Mark
翻译,由晚生姓高翻译
发表于 29 April 2016
其他语言版本: 英语
聆听本文
X
打印文章
Bai Yuyi (by Matt Christensen, Copyright)
白居易
Matt Christensen (Copyright)

白居易(772-846)與李白(701-762)和杜甫(l712-770)一起是唐代(618-907)最偉大的詩人。 他是政府官員,曾多次因不遵守規定,或不按上級的要求行事而惹上麻煩。

不過,白居易懶得遵守,他認為愚蠢或不合邏輯的規則。 他是一位詩人,隨心所欲。 與李白不同,白居易在西方並不知名,但在中國卻很受歡迎。 他最出名的是他的詩《長恨歌》(也被稱為“永恆的悔恨”),這首詩在他發表於約 10 世紀,非常流行。 今天仍然如此。 這首詩仍然是學校必讀。

白居易被稱為元和的樸素文風,為大眾所接受和吸引(儘管對評論家來說不是那麼多),正因如此,加上他出版自己作品的習慣,他的大部分詩歌得以流傳至今。 幾個世紀以來,今天仍然令人欽佩欣賞。

早期生活

白居易 772 年出生於今河南省,省會鄭州附近的新勝縣。他出身於學者和政府官員世家。 他的家庭很窮,生活困難,但他們確保白接受了教育。 他在十二歲時就已經開始寫詩,當時家人因為當地的政治動盪,而搬到了另一個省份。

十六歲那年,白到唐都長安,將自己的詩文獻給了著名詩人顧況。 顧氏對他的作品印象深刻,建議他參加科舉考試。 為政府工作,因是一份穩定的差事,可以輕鬆完成,有時間寫詩。 白在備考期間,父親去世,一家人無計可施。

白匆忙完成學業,希望能找份工,養家糊口,但最終卻未能通過考試。 他為父親守喪三年,然後流放到長安城外渭水邊的祖屋。 他致力詩歌,正是在這段時間裡, 806年,他寫了長恨歌。 三年服喪期滿,他回到長安應試考上,時年20歲。

他任書吏,並與最近考上的年輕詩人成為朋友。 其中之一是著名作家、詩人和學者元稹( 779-831),將成為白氏最親密的朋友。 元稹和白居易都非常直率,關注社會不公和政治腐敗。 儘管他們都為政府工作,但他們還是批評濫用職權的官員。 元稹文筆比較含蓄,提出改進意見,而白居易在詩中直抒胸臆,不止一次給他帶來麻煩。

詩歌與流放

他寫了一首名為《停止戰爭》的詩來回應他認為不必要的衝突,並批評了一些比他級別更高的官員。 815年丞相吳元亨遇刺身亡,白不等上位先表白,便作詩讚頌。 這種犯上行為,樹立更多的敵人,他們抓住第一個機會,將他放逐。

815年,白的母親在看花時墜井身亡。 此後不久,在辭去三年守喪之前,白發表了兩首詩《賞花》和《新井》,他的敵人聲稱這些詩是違反孝道,因為他利用母親的死為自己謀取私利。 白被判有罪被貶,流放到長江邊的潯陽城。。

在這裡,他再次投身於詩歌,並在他的哀悼和流亡結束後,到宜昌拜訪元稹(也在流亡中)。 他們一起探索洞穴,在河邊喝酒的時光,成為了白氏後期詩歌的主題,並且他們共同完善了元和文體。

政府工作與名望

819年,白被召回長安任丞相。 他擔任這一職位幾年沒有遇到任何麻煩,但在 821 年他寫了一些批評穆宗的詩。 穆宗朝廷腐敗,終日與妃子飲酒作樂。 白居易的詩沒有批評到流放或更嚴厲的懲罰,但仍被認為是不敬。他從長安,派往四川省中州擔任刺史。

白居易文筆通俗易懂。 儘管人們喜歡他的詩歌,但許多評論家卻不喜歡; 出於同樣的原因。

這時,白氏的詩已經很流行。 他以一種人們可以理解的簡單風格寫作。 據說他會給文盲僕人朗讀他的詩,如果有個詞或一行,不能馬上理解,他就會簡化。

儘管人們喜歡他的詩歌,但許多評論家並不喜歡; 出於同樣的原因。 當時的文學評論家認為他的詩歌過於感性、樸素,沒有提供和諧的體驗,而是喚起了情感。 白沒有理會他們,繼續印製,並向公眾散發他的作品。

822年,他被任命為杭州刺史,不聽禮節,不徵求上級意見,為民謀利。 住在西湖附近的農民,依靠穩定的水源來種植莊稼,但由於當地官員腐敗,調節水源的堤壩已經倒塌。 白來時,見堤壩毀壞,百姓日日受苦,遂下令重修,好於昔日。 他還下令在湖上修建一條人行道,這樣人們就不必,再向當地渡船支付高昂的渡湖費。

白以空閒寫詩和拜訪附近任政職的元稹。 還被提拔為御史,薪俸豐厚。 這時候他已經成親,妻子名字不詳。 829 年,他兩歲的兒子死了,元稹不久也於 831 年去世。白的刺史任期結束,他退休到洛陽莊園。 在他兒子去世和退休後的某個時候,他的妻子一定也死了,因為後來沒有人提到她。

退休與死亡

白居易熱愛自然,堅持自己的莊園以園林為主。 學者查爾斯·本 (Charles Benn) 寫道:“住宅區僅佔該物業近兩英畝半的 18%。其餘部分是帶湖泊的花園(佔土地的 29%)和巨大的竹林(53 土地的百分比)......退休後,他著手整修他的花園”(92)。 他建造了一個可儲存多達 1700 蒲式耳穀物的糧倉,一個藏書豐富的圖書館,一個聚會的涼亭,並在他湖中建造了三座人造山,作為眾神之地的象徵。

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白氏招待朋友並寫詩。 他將自己的詩歌複製並分發到整個地區。 他最著名的兩首《長恨歌》和《琵琶行》早已家喻戶曉,坊間都能買到。 他的聚會成為本恩描述的重大事件:

每當他舉辦船宴時,客人都會乘坐他的帆船出航。在水下船後面拖著 多個,裝著酒肉防水袋。每用完一袋子時,侍從會拿出另一袋取悅。白還有一個由十名歌手、舞蹈家和音樂家組成的劇團。古箏彈奏完畢,賓客酩酊大醉,便派藝人到湖中島嶼的亭台樓閣,演奏名曲《彩虹裙》的序曲。(92)

白氏退官後,自稱隱士,卻繼續遊民作詩,直到839年中風,此後詩意愈發陰鬱,不得已停止招待賓客。 他於 846 年圓寂,享年 75 歲。他要求在附近的一座寺院,建簡單的墳墓,但被安葬在著名的萬佛龍門石窟附近,並以紀念碑為榮。。

詩歌與遺產

白居易一生寫下了近3000首詩,其中大部分因流傳甚廣而被保存下來。 他唐代的“人民詩人”,因為與李白或杜甫不同,他的作品,平易近人、通俗易懂,乃至於有「老嫗能解」,而且他的題材所涉及的話題被認為不屬於受人尊敬的詩歌的儒家原則。

白居易最著名的英文作品的譯者、學者艾黎 (Rewi Alley) 寫道:

白後悔沒有寫更多關於社會問題的詩,也沒有對他寫的詩投入更大的信念。 然而,有人懷疑白和元的一些社會批評詩被後來的編者從他們的作品集中刪掉了。 事實上,元的大部分此類詩歌都已失傳,但白居易的許多作品集流傳至今。 同樣有趣的是,雖然傑出的詩人被授予諡號是習俗,但皇帝卻拒絕了這一榮譽。 這表明他的社會政治詩歌畢竟達到了目標。 (6)

白認為詩歌或任何寫作的目的,是促進社會正義和理解。 艾利寫道,他如何“堅信詩歌的基本功能是說教——讓統治階級了解人民的生活狀況”(6)。 他甚至不認為他最著名的詩《長恨歌》是他最好的詩之一,因為它講述的是皇室和戰爭,而不是工人階級以及他們在腐敗政府下過上有尊嚴的生活的鬥爭。

《長恨歌》浪漫地講述了唐玄宗(712-756 年在位)與楊貴妃的悲慘愛情故事。 玄宗年間爆發安祿山之亂,楊貴妃一家受到指責。 除非楊和她的家人被處決,否則玄宗的軍事指揮官拒絕幫助平息叛亂。

在詩中,這一事件被推遲到漢代(公元前 202 年 - 公元 220 年),以使其更加浪漫。 但故事是一樣的:為了贏得戰爭,皇帝必須讓他的真愛被殺。 儘管這首詩觸及了白經常探索的許多主題,但與他認為自己最好的作品相比,它所涉及的人物和情境更為崇高。

Lady Yang
楊貴妃
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Copyright)

白居易的詩並不是所有的,甚至沒有那麼多是悲傷或沉重的。 他的短詩《論讀老子》不僅風趣幽默,而且提出了一個極好的觀點。 哲學家老子(也稱為老子)以“言者不知,知者不言”而聞名。 據稱他是《道德經》的作者,這是一部 5,000 字的道家著作。 白居易在這首詩中說出了很多人多年來的想法:

老子告訴我

那些說話的人知道

什麼都沒有,而那些有

真正的知識是沉默的;

人們說老子

真的知道些什麼; 那為什麼,

那五千字是他寫的嗎?

他的其他詩歌有時是對場景或風景的安靜描述,對家人和朋友或開始新工作的反思,工人階級生活的文字圖片,或只是對生活的觀察。 在他的詩《鬧鬼的房子》中,他反映了愚蠢的人害怕鬧鬼的房子是多麼愚蠢,因為“這是一個人創造/危險的情況;房子本身不能”(Alley,108)。 白居易那個時代的人對鬼魂及其給生者造成的麻煩深表恐懼。 白居易在批評鬼魂信仰和鬧鬼場所的寫作中是在反傳統,就像他所做的幾乎所有事情都在反傳統一樣。

白居易開創並與元稹共享的詩歌風格後來被稱為元和,這是一種簡單直接的寫作方式,無需過多的象徵或典故即可立即傳達。 這種風格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他之後的所有詩人,對日本文學產生了巨大影響。 日本最偉大的古典小說《源氏物語》多次引用白居易的作品,其風格也與白居易相吻合。 不過,白的最大遺產,不僅在於創造了,一種重要且有影響力的詩歌風格,還在於讓詩人可以接受他們所看到的真實生活,而不是人們想要或希望的生活。

删除广告
广告

问题与解答

白居易是誰?

白是中國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

白居易以什麼出名?

白居易以《長恨歌》一詩聞名於世,該詩一出版即成為暢銷書。 806 並且在當今仍然很流行。

白居易的作品為何如此受歡迎?

白居易的作品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與同時代的其他詩人不同,他的寫作風格樸素,適合所有社會階層和教育水平的讀者。 他還出版和發行了比同時代人更多的版本的自己的作品。

他如何去世

白居易在 839 年中風後, 846 年因自然原因去世,享年 75 歲。

关于译者

晚生姓高
高先生目前擔任加州就業部的首席翻譯,是聯合國美國協會的前董事會成員,也是英文雜誌《美華論壇》的現任董事會成員和前副主編

关于作者

Emily Mark
Emily Mark studied history and philosophy at Tianjin University, China and English at SUNY New Paltz, NY. She has published historical essays and poetry. Her travel writing debuts in Timeless Travels Magazine. She graduated from SUNY Delhi in 2018.

引用本作品

APA 风格

Mark, E. (2016, April 29). 白居易 [Bai Juyi]. (. 晚生姓高, 翻译).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取自 https://www.worldhistory.org/trans/zh/1-14616/

芝加哥风格

Mark, Emily. "白居易." 翻译 晚生姓高.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最后修改 April 29, 2016. https://www.worldhistory.org/trans/zh/1-14616/.

MLA 风格

Mark, Emily. "白居易." 翻译 晚生姓高.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29 Apr 2016. 网络. 05 Dec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