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戰爭中的盔甲

文章

Mark Cartwright
翻译,由晚生姓高翻译
发表于 30 October 2017
X
translations icon
其他语言版本: 英语, 西班牙语

射出的箭矢、強力的弩箭、刺劍和擺動的斧頭,都是中國戰場的主要特徵,因此士兵們試圖用盔甲和盾牌,盡可能地保護自己,也就不足為奇。 添加金屬的皮革長袍、青銅或鐵製頭盔,以及塗漆皮革盾牌,至少有助於偏轉,飛來的導彈和砍刀。 馬匹也受到類似的保護,而馬匹和騎手,全身披甲的重騎兵,成為後來中國軍隊的特色。

Chinese Terracotta Warrior
中國兵馬俑
glancs (CC BY)

早期裝甲

中國戰爭中盔甲的歷史,和演變很難確定,因為它往往易腐爛,但文字描述和藝術表現,如壁畫和陶俑,以及倖存的金屬部件,可以幫助重建主要發展 . 誰穿了盔甲,什麼時候穿的,是另一個討論點。 戰國時期(約公元前 481-221 年)的軍事論文表明,任何級別軍官都穿著盔甲。 相同的來源,提到指揮官將盔甲,存放在儲物袋中,並將其分發給部隊,但至少一些普通的應徵入伍步兵,可能不提供自己的盔甲。 這顯然取決於他們的手段,作為農民,這對大多數人來說不太可能成為現實。

最常見的皮革是牛皮,但也記錄水牛皮和犀牛皮。

中國最早的盔甲,是在新石器時代用獸皮製成。 這些可能沒有針對它們的新功能進行太多調整,並且可能更多地,是為了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不是轉移武器。 從商朝(約公元前 1600-1046 年)開始,皮革就被用來製作量身定做的盔甲,幾個世紀以來,它一直是一種流行的選擇。 最常見的皮革來源是牛皮,但也有水牛皮和犀牛皮的記載(蘇門答臘犀牛在公元前 5 世紀之前在中國很常見)。 足以使青銅時代武器,偏轉的鞣製和硬化皮革被製成兩片,以保護戰士的胸部和背部。

有時貝殼碎片被用作額外的保護層,還有帶有高頸保護器的盔甲。 盔甲經常被塗漆,通常使用紅色、黃色、白色、黑色和藍色。 有些裝飾有金屬凸台和可怕的神話生物、老虎或惡魔面具描繪。

盾牌

盾牌在商代甚至更早的時候,就已經使用了。 早期的更大,可能是因為當時的防彈衣,效率低於後來的版本。 有些結合了青銅板和皮革,而更基本的版本則由柳條、交錯的竹子或蘆葦、木板條或動物皮製成。 皮革或層狀布料被拉伸在木框或竹框上,然後上漆以在不顯著增加重量的情況下,提供額外的強度。 它們有兩種尺寸,一種較小的用於步兵,另一種較大的可以覆蓋戰車騎手的身高。 步兵盾牌是單手拿著的,他們在墳墓中的遺骸表明他們有一個近似矩形的形狀,在中心稍微向外彎曲,在中央放置一個垂直手柄,尺寸為 70 x 80 厘米。

Warring States Helmet
戰國頭盔
Gary Lee Todd (CC BY-SA)

頭盔

一名士兵的頭部,首先由藤條或皮革製成,後來由青銅製成的頭盔保護。 它們通常是球形,覆蓋在耳朵的頂部,保護脖子的後部,頂部有一個簡單而低的波峰。 一些金屬頭盔具有與盾牌上,使用的類似的風格化突起和雕刻。 青銅頭盔襯有較軟的材料,以緩衝打擊和舒適; 它們平均重 2-3 公斤。 頭盔只能偏轉輕型導彈和劍的斜擊,足夠多的骨骼殘骸,證明箭頭和劍造成的傷口表明,盔甲在中國戰爭的早期並不是特別有效。

周秦鎧甲

到周朝中期(公元前 1046-256 年),設計了一種更靈活的盔甲,它由小的重疊矩形皮革製成,使用皮革丁字褲、麻繩或鉚釘固定在一起,並製成外衣的形式。 每塊皮革都經過鞣製和上漆硬化處理。 這種類型的盔甲是在秦始皇(公元前 221-206 年,)始皇帝墓中發現的典型兵馬俑。 兵馬俑展示了七種不同類型的盔甲外衣,其中一些帶有加長的襟翼,以保護腹股溝。 皮革的替代品是使用小矩形青銅,或青銅和皮革的分層組合。 當然,許多負擔得起的士兵也會用貴金屬、象牙和犀牛角製成的額外裝飾,來裝飾他們的盔甲,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漢甲

隨著弩的廣泛使用及其火力的增加,特別是從漢代(公元前 206 年 - 公元 220 年)開始,鐵越來越多地用於防彈衣。 同樣,小板材被縫合或鉚接在一起,形成半柔性束腰外衣,同時保護上臂外側。 鐵同時被用來加強盾牌和製造頭盔。 這一時期的頭盔呈兜帽狀,有一個懸垂部分,可以保護頸部,但仍然不能保護面部,即使在漢代軍事論文中提到了鐵面罩。

Chinese Cavalry Rider
中國騎兵
The British Museum (Copyright)

另一個發展是為特定類型,的士兵設計盔甲。 一輛戰車內的兩三名士兵不需要很大的機動性,所以他們的盔甲可以更重更笨重,但可以提供更好的保護。 如果手臂可以自由揮舞長矛和戟(斧頭和長矛的混合體)等武器,則可以覆蓋所有身體。 與此同時,步兵只有短束腰外衣和更基本的護腿,這使他們能夠在戰場上快速移動。 騎兵從公元前 4 世紀開始取代戰車,傳統上裝備有長戟和弓箭,因此為了自由移動並從他們原始的馬鞍上開火,同時還在移動中,他們的衣服必須輕便且不受限制。

馬甲

馬如果有的話,只有有限的保護,即在脖子以下的前部懸掛皮革覆蓋物,有時在它的側腹覆蓋一層虎皮。 隨著馬鐙的發明,從公元 4 世紀開始,重騎兵成為可能。 這些鐵甲騎兵為騎手和馬都穿著全身盔甲,在那個時期的陶俑中可以清楚地看到。 如此重的騎兵的巨大重量阻礙了他們的實際使用,因此,在唐朝時期( 618-907 年),騎兵又輕又快,即使一小隊騎士一直延續到中世紀 時期。

後期裝甲

在隋朝( 581-618 年)和隨後的唐朝時期,開發了一種新的盔甲,被稱為“繩匾”。 在當時的陶俑中可以看到,盔甲由大鐵板組成,由繩索連接,繩索從中心向下穿過胸部,並與繩帶相連,這可能有助於分散肩部的重量。 另一種在唐代流行的類型,是由數百個小金屬板製成的長盔甲,幾乎垂到腳踝。

在中世紀的中國,盔甲變得更加華麗,設計複雜的盔甲由織物覆蓋的鉚接板製成,覆蓋騎兵腿部的盔甲,以及由多個重疊的鐵板,甚至有時雕刻的銀製成的頭盔。 儘管火藥和火器出現,但很少使用鎖子甲,中國盔甲仍然非常傳統,皮革仍然廣泛用於所有類型的戰士,就像兩千年以來一樣。

删除广告
广告

关于译者

晚生姓高
高先生目前擔任加州就業部的首席翻譯,是聯合國美國協會的前董事會成員,也是英文雜誌《美華論壇》的現任董事會成員和前副主編

关于作者

Mark Cartwright
马克是一位全职作家、研究人员、历史学家与编辑,他对艺术、建筑,以及研究所有文明共有的思想尤为感兴趣。马克拥有政治哲学硕士学位,目前担任WHE出版总监一职。

引用本作品

APA 风格

Cartwright, M. (2017, October 30). 中國古代戰爭中的盔甲 [Armour in Ancient Chinese Warfare]. (. 晚生姓高, 翻译).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取自 https://www.worldhistory.org/trans/zh/2-1143/

芝加哥风格

Cartwright, Mark. "中國古代戰爭中的盔甲." 翻译 晚生姓高.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最后修改 October 30, 2017. https://www.worldhistory.org/trans/zh/2-1143/.

MLA 风格

Cartwright, Mark. "中國古代戰爭中的盔甲." 翻译 晚生姓高.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30 Oct 2017. 网络. 25 Apr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