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汗

定义

Mark Cartwright
翻译,由晚生姓高翻译
发表于 07 October 2019
聆听本文
X
打印文章
Kublai Khan Statue (by A. Omer Karamollaoglu, CC BY)
忽必烈雕像
A. Omer Karamollaoglu (CC BY)

忽必烈(忽必烈汗)是1260 年至1294 年間蒙古帝國的統治者。他的成就包括以元朝(1271-1368 年),在中國建立蒙古統治,從而成為第一個統治中國的非漢人。整個那個國家。 他建都於上都,並建立代都(北京)作為其繼承者。

在忽必烈統治期間,蒙古帝國的版圖達到歷史上最大規模,疆域從里海一直延伸到朝鮮半島。 一路上也遇到挫折,包括在東南亞進行了,一系列結果參差不齊的戰役,以及1274 年和1281 年兩次失敗的入侵日本。忽必烈是最後一位偉大的蒙古統治者,他因反复暴飲暴食,而病情加重而去世。他的墳墓從未被發現。

早期生活

忽必烈出生於 1215 年,是拖雷(約 1190 - 約 1232 年)的次子,也是蒙古帝國創始人(1206 - 1368 年)成吉思汗(在位 1206 - 1227 年)的孫子。 忽必烈的哥哥蒙哥(1251-1259 年在位)是蒙古帝國的統治者,而忽必烈則被授予,蒙古控制的,中國北方總督(伊爾汗)的職位。 忽必烈等待時機,並藉此機會建立了,一個支持網絡和一支才華橫溢的顧問團隊,其中最著名的是劉秉忠(1216-1274)。 從 1253 年起,忽必烈還親自與蒙哥一起進攻仍由宋朝(960-1279 年)控制的中國南方。 1257年,蒙古軍隊穿過西藏進入雲南,征服了大理王國。從這裡蒙古人可以攻擊宋朝的薄弱地區,因此計劃從南部和西部,進行四路進攻。 然而,在蒙哥於 1259 年 8 月 11 日意外,因病去世後,這場運動幾乎沒有受到任何壓力,就停止了。

忽必烈汗四個世紀以來首次征服了宋朝並統一中國。

內戰與繼承

當蒙哥於 1259 年去世時,放棄對宋的征戰,因為蒙古指揮官之間,很快就誰可能是他的繼任者,展開爭奪。 最終,兩位主要候選人之間爆發了內戰:忽必烈和他的弟弟阿里不哥(1219-1266),兩人都宣布自己為新可汗。 即使在1260年蒙古部落酋長庫魯台的會議,正式宣布忽必烈,為蒙古帝國的大汗(“普遍統治者”),兩汗的問題直到1264年才得到解決。

阿里不哥因其保守主義而受到歡迎(而忽必烈現在被認為有點太中國化),並且他擁有控制帝國中部,及其首都喀喇崑崙的優勢。 不過,忽必烈最終獲勝,要歸功於中亞諸侯的支持、他對蒙古禁衛軍的控制,以及他作為中國總督,所掌握的極其優越的資源。 大汗仍然是一個享有盛譽的頭銜,但實際上,帝國已經分裂成多個汗國,每個汗國都由成吉思汗的後裔統治。 忽必烈現在可能統治著蒙古帝國最大、最富有的部分,但他真正想要的是一個更古老、更有聲望的職位:中國皇帝,這是幾個世紀以來許多草原游牧民族的野心。

Portrait of Kublai Khan
忽必烈汗肖像
British Museum (Copyright)

中國宋代

1268年,忽必烈認真地將目光投向,江南土地和宋代中國的偉大戰利品。 這場戰役將是漫長艱鉅,宋朝能夠派出超過100萬的軍隊,雙方都配備了最新的火藥武器、投石車和攻城機械。 還將發生戰爭史上,迄今為止,最大的船隻參與的海戰。 蒙古人在亞洲的戰爭的成功,是建立在快速騎兵的基礎上的,但宋朝對此進行了反擊,故意採取更加靜態的戰爭策略,並在主要城市和河流渡口,修建了巨大的防禦工事。 為此,忽必烈用了漫長的十一年時間,才將目標一一挑落,最終將大宋打垮。

對戰略要地襄陽的進攻m是典型戰役。 由於堅持不懈和先進的彈射器(採用阿富汗的設計製造),它被圍困了五年,於 1273 年陷落。 然後,在 1275 年初,可汗又召集了一次庫魯勒泰,這次是為了決定如何進行,他對宋的最後階段的征戰。 蒙古人於 1275 年 3 月渡過長江,所向披靡,贏得了一場大規模的陸戰和海戰。 隨著許多宋將叛逃或投降,朝廷陷入童皇帝謀士之間的內訌,整個常州城遭到殘酷屠殺,宋朝的末日已經臨近。 太后和她年幼的兒子恭宗皇帝(1274-5 年在位)於 1276 年 3 月 28 日連同首都臨安一起投降。宋朝皇室被俘到北京。

一群忠誠的追隨者又繼續戰鬥了三年,在此過程中又擁立了兩位年輕的皇帝(端宗和帝丙),但蒙古人橫掃了他們之前的一切。 宋朝已經足夠富裕,但由於缺乏政治團結、缺乏軍事投資(過去中國戰爭的一個特點)、缺乏機動騎兵以及武器創新普遍較差,而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最終,1279 年 3 月 19 日,一場大海戰在靠近現代,澳門的牙山取得了勝利。 蒙古人對中國的征服已經完成。 這是自九世紀以來國家第一次統一。

Mongol Empire Under Kublai Khan
忽必烈統治下的蒙古帝國
Arienne King (CC BY-NC-SA)

世外桃源和大都

1263年,蒙古首都從蒙古的喀喇崑崙,遷往中國東北部位置更有利的上都。 喀喇崑崙與忽必烈有著不愉快的聯繫,因為在忽必烈於1262 年佔領喀喇崑崙之前,阿里不哥曾將其作為自己的基地。由劉秉忠設計的,世外桃源被賦予了土圍牆和塔樓,為整個城市,創造了經典的中國方形規劃。 裡面有一座宏偉的宮殿建築群,配有狩獵花園。 整個城市佔地25,000公頃,鼎盛時期人口約20萬。

1273年,“上都”被降級為蒙古帝國的夏季首都,代都(又名汗八里,現為北京)被選為主要首都。 大都始建於 1266-7 年,成為蒙古接管中國的有力像徵。 忽必烈在這兩個城市之間度過了他的時間,並繼續享受傳統的蒙古消遣,例如狩獵和喝發酵馬奶。

中國元朝

忽必烈自立為中國皇帝,年號為“世祖”,並於 1271 年將他的新王朝命名為“元”,意思是“起源”或“中心、主要樞紐”。 這位現在的皇帝與他的蒙古前輩不同,他擁抱中國文化——例如,穿著皇帝的傳統長袍,乘坐轎子而不是馬。 這都是他向中國人展示其合法統治者,形象的活動的一部分。 皇帝周圍都是中國大臣和儒家顧問,即使在幕後,所有的國家關鍵職位都交給了非中國人,特別是蒙古皇家衛隊的成員,以及在財政領域被認為是穆斯林的人。該領域的專家。

中國和朝鮮(1270年併吞)現在劃分的新創建的12個半自治省份,主要行政職位也由蒙古人擔任。 自唐朝(618-907)以來,中國傳統的六部製仍然延續至今,但忽必烈廢除了科舉考試,這對接受儒家教育,中國官員是有利。 最後,蒙古首都喀喇崑崙沒有中國朝廷禮節。 顯然,這種看似中國皇帝的套路,只是為了中國人的利益。

忽必烈通過正式將蒙古人列為高於中國人的等級,確保蒙古人在中國始終獲得優勢。 還有其他隔離措施,例如禁止中國人取蒙古名字、穿蒙古服裝或學習蒙古語言。 不鼓勵異族通婚,並且根據犯罪者的種族,對同一罪行,給予不同的懲罰。 然而,忽必烈最關心的是控制他的臣民,使其更容易識別誰是誰,並確保沒有叛亂,而不是純粹出於種族動機的政策。 例如,中國人被禁止攜帶武器和在公共場合聚集。

皇帝確實做出了一些認真的嘗試,通過鼓勵在他的行政中,使用不同的語言,容忍不同的宗教,甚至確保宮廷,提供不同的菜餚,將他的帝國的許多民族團結在一起。 忽必烈本人皈依了藏傳佛教,這一舉動可能受到,他最重要的妻子和顧問察必(又名察布伊卡敦,卒於1281 年)和西藏僧人八思巴喇嘛(1235-1280 年)的影響。 後者負責創建一種新的官方語言(以藏文和梵文為基礎),忽必烈希望這種語言可以進一步,加強他統治下的許多民族之間的聯繫,但這個想法,從未在宮廷之外,流行起來。

另一項明確的政策是促進國際貿易。 工匠是從蒙古接管中受益的群體,因為以前他們的社會地位較低。 作為游牧民族的蒙古人,也許對精美的瓷器和藝術品印象深刻,因此忽必烈給予工匠免稅。 商人不是生產者,而是“交換者”,也受到了類似的歧視,而他們現在也受益於,更優惠的稅收措施,和奢侈法規的結束。 鼓勵商人使用紙幣,貨幣兌換得到更好的監管,更多的道路和運河,有助於貨物運輸。 這些政策的效果,是創造了貿易的繁榮,特別是精美瓷器的貿易。 忽必烈對其他對社會的實際貢獻,印象深刻的職業,也做了同樣的事情,例如醫生和天文學家。

Marco Polo Statue
馬可波羅雕像
Krzysztof Golik (CC BY-SA)

馬可波羅

威尼斯旅行家馬可波羅(1254-1324 年)於 1271 年出發,在忽必烈汗統治時期,穿越亞洲到達中國,這一點十分著名。1275 年和 1292 年之間,馬可甚至以巡迴大使/記者的身份為可汗服務,在蒙古帝國的更偏遠地區工作。 返回歐洲後,在他的《馬可波羅遊記》一書中描述了他的經歷,該書於公元 1298 年首次發行。 描述是了解元朝和皇帝的最佳資料之一。 他對忽必烈的外貌有如下評價:

忽必烈,號稱大汗,身材中等,不高也不矮; 四肢勻稱,整個身材比例恰到好處。 他的膚色白皙,偶爾泛起一絲紅暈,如玫瑰花般的鮮豔色彩,給他的面容增添了許多雍容。 他的眼睛烏黑英俊,鼻子形狀優美,突出。 (112)

入侵日本

時間回溯到 1268 年,忽必烈為何在與宋朝作戰時,想將日本納入他的帝國尚不清楚。 他可能對其資源(尤其是黃金)感興趣,聲望可能是一個因素,因為征服一直是蒙古人,鞏固其權力地位的傳統方法,或者他可能想,阻止日本與宋朝之間的貿易,從而削弱了他的頭號對手。 征服日本將使他,獲得一支由訓練有素,武士組成的軍隊,或者入侵甚至可能是對倭寇(日本海盜),對東亞海岸線和商船,造成的破壞的某種報復。

無論忽必烈的理由是什麼,其方針都很明確:外交第一,戰爭第二。 從1268年起,忽必烈派出使節,但他們的進貢要求完全被忽視,只是日本軍隊在可能發生入侵的地區處於戒備狀態。 忽必烈失去了耐心,於1274 年11 月集結了一支由約800 至900 艘船隻組成的艦隊,並從朝鮮出發。這些船隻載有約16,600 至40,000 名蒙古人、中國人和朝鮮人的軍隊。 蒙古人的進攻在外島遭到頑強抵抗,但入侵艦隊繼續前往博多灣,並於 11 月 19 日登陸。

The Mongol Scroll, 1293 CE
蒙古捲軸,公元 1293 年
Mōko Shūrai Ekotoba (Public Domain)

他們可能已經做好了準備,但日本的總防禦力量,仍然只有區區 4,000 至 6,000 人。 蒙古人憑藉其數量優勢、武器和大規模協調的部隊調動,贏得了第一場交戰,而日本人並不習慣這些,因為他們更喜歡,在他們的中世紀戰爭版本中,允許個人戰士,選擇自己的單一目標。 但奇怪的是,侵略者並沒有深入日本領土。 也許這是因為供應問題,或蒙古將軍劉福祥的死亡。 也有可能整個“入侵”實際上只是一次偵察任務。 無論動機如何,入侵者都留在船上過夜,並於 11 月 20 日,撤回海灣尋求安全。 這是一個命運攸關的決定,因為根據一些記載,隨後發生了一場可怕的風暴,殺死了三分之一的蒙古軍隊,並嚴重損壞了艦隊。 襲擊者因此被迫撤回朝鮮。

忽必烈於 1275 年重返外交,並再次派出兩個使節前往日本,再次要求日本進貢。 這一次,日本人更加不屑一顧,將大使斬首。 日本人利用這段時間,建造了更多的防禦工事,為不可避免的第二次入侵,做好準備。

忽必烈 1281 年 6 月的入侵艦隊比第一支艦隊大得多。 這一次,由於他最近擊敗了宋朝並收他們的海軍,有 4,400 艘船隻和大約 100,000 名士兵,同樣是蒙古、中國和朝鮮戰士的混合體。 博多再次遭受戰鬥的衝擊,但那裡的新防禦工事,經受住了考驗。 損失慘重後,蒙古人撤退到壹岐島,卻遭到日本船隻不斷用小船襲擊的騷擾。 不過,忽必烈能夠,從中國派遣增援部隊,也許還有四萬人。 隨後,聯合艦隊向東進攻高島,並於 8 月 12 日在那裡發生一場戰鬥。

Mongol Invasion of Japan, 1281 CE
蒙古入侵日本,公元 1281 年
Unknown Artist (Public Domain)

激烈的戰鬥持續了數週,入侵者可能面臨物資短缺。 然後,天氣再次介入,並造成嚴重破壞。 8 月 14 日,一場颱風摧毀了大部分蒙古艦隊,摧毀了用鐵鍊綁在一起,以抵禦日本襲擊的船隻,並摧毀了海岸線上無法控制的(而且建造得不是特別好的)船隻。 一半到三分之二的蒙古軍隊被殺,還有數千人被沖上岸或滯留在伊万裡灣的海灘上,其中大多數人被處決。 那些倖存的船隻駛回中國。 使蒙古船隻沉沒,或安全遠離日本海岸的暴風,被稱為“神風特攻隊”或“神風”,因為它們被視為對日本向神道教戰神八幡發出援助的回應。保護國家,免受數量佔優勢 敵人的侵害。

死亡與遺產

與日本一樣,東南亞在各種陸地和海上戰役中,也受到攻擊,但事實證明,東南亞是一個難以捉摸的戰利品,入侵越南(1257年、1281年和1286年)、緬甸(1277年和1287年)和爪哇(1292年),蒙古人只取得了有限的成功。軍隊面臨著潮濕的叢林、寄生蟲病和戰像等陌生的經歷。 忽必烈從未放棄日本,,並不斷派遣外交使團,勸說日本加入中國朝貢體系,但沒有成功。

忽必烈後來的統治有點令人失望,但他成功地在亞洲營造了一個相對和平的局面,即所謂的“蒙古治下的和平”。 尤其是當提高稅收,來資助忽必烈極其昂貴的海外擴張時,出現了奇怪的不滿情緒。 1290年代初期,西藏發生了一場重大叛亂,成吉思汗的其他後裔,特別是窩闊台,繼續蠶食中國西部邊境。 忽必烈的健康狀況也日益惡化,體重嚴重超標,患有慢性痛風和風濕病。

忽必烈於 1294 年自然去世,享年 79 歲或 80 歲——對於生活艱苦的蒙古統治者來說,這個年紀已經是極高齡了。 按照傳統,屍體被帶到一個秘密地點,可能在蒙古埋葬,很可能是在一個豪華的墳墓裡,但從未被發現。 忽必烈的第一選擇兒子振金(1243-1285)早逝後,忽必烈由他的孫子帖木兒繼承汗位,成為中國皇帝(1295-1308年在位)。 忽必烈建立的元朝經歷了大約三十年的穩定,但此後飽受王朝紛爭的困擾,再也沒有達到忽必烈統治的頂峰。 元朝統治中國直到 1368 年明朝。

感謝馬可波羅和其他人,忽必烈宮廷和帝國的權力和財富,對世界的想像力產生了持久的影響,並使他的夏季首都“世外桃源”,成為富裕和愉快生活的代名詞。 成吉思汗可能為後人贏得了最偉大、最可怕的蒙古軍事領袖的讚譽,但忽必烈卻贏得了持久的聲譽,因為他在中世紀獲得了蒙古霸權的回報,並在西方人眼中永遠成為典型的東方君主。

删除广告
广告

关于译者

晚生姓高
高先生目前擔任加州就業部的首席翻譯,是聯合國美國協會的前董事會成員,也是英文雜誌《美華論壇》的現任董事會成員和前副主編

关于作者

Mark Cartwright
马克是一位全职作家、研究人员、历史学家与编辑,他对艺术、建筑,以及研究所有文明共有的思想尤为感兴趣。马克拥有政治哲学硕士学位,目前担任WHE出版总监一职。

引用本作品

APA 风格

Cartwright, M. (2019, October 07). 忽必烈汗 [Kublai Khan]. (. 晚生姓高, 翻译).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取自 https://www.worldhistory.org/trans/zh/1-17878/

芝加哥风格

Cartwright, Mark. "忽必烈汗." 翻译 晚生姓高.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最后修改 October 07, 2019. https://www.worldhistory.org/trans/zh/1-17878/.

MLA 风格

Cartwright, Mark. "忽必烈汗." 翻译 晚生姓高.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07 Oct 2019. 网络. 14 Nov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