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絲綢

定义

Mark Cartwright
翻译,由晚生姓高翻译
发表于 28 July 2017
X
Emperor Taizong (by Hardouin, Public Domain)
唐太宗
Hardouin (Public Domain)

絲綢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最早由蠶繭的細絲製成的織物。 成為小農的主要收入來源,隨著織造技術的改進,中國絲綢的名聲傳遍,整個古代世界的帝國。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出口產品,這種材料以其名字,命名了偉大的貿易網絡絲綢之路,該網絡將東亞與歐洲、印度和非洲連接起來。 絲綢不僅用於製作精美的衣服,還用於製作扇子、壁掛、橫幅,並作為作家和藝術家常用的紙張替代品。

起源與栽培

絲綢由蠶 產生,以形成幼蟲在其中發育的繭。 單個樣本能夠生產超過 900 米(3,000 英尺)長的 0.025 毫米粗線。 然後將幾根這樣的細絲捻在一起,製成一根足夠粗的線,用於編織材料。 織物是使用織布機製造,腳踏式出現在漢代(公元前 206 年 - 公元 220 年)墓葬的壁畫中。 絲綢可以使用硃砂、紅赭石、銀粉、蛤殼粉、靛藍和其他從植物中提取的墨水等礦物和天然材料進行染色和繪畫。

已知最早的絲綢編織實例,可追溯到公元前 2700 年,來自中國的千山洋遺址。

養蠶——即種桑葉、養蠶、採繭和織絲——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的考古記錄中。 公元前 3600 年。 浙江省河姆渡的發掘,揭示了新石器時代的織布工具和絲網。 編織絲綢的最早已知例子,可以追溯到 公元前2700年,來自同樣位於浙江的千山陽遺址。 最近的考古證據表明,印度次大陸北部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也在使絲綢與新石器時代的中國同時代。 他們用 Antheraea 蛾生產用於編織的絲線。

然而,大規模的絲綢生產,和更複雜的織造技術,只出現在公元前 2 千年的中國商周時期。 絲綢隨後成為古代中國,最重要的製造和貿易商品之一,在埃及墓葬中發現的商代(公元前 1600 - 1046 年)絲綢證明了其在早期國際貿易中的重要價值和用途。

進化

到了漢代,絲綢的質量進一步提高,變得更細、更結實,並且經常繡有五彩斑斕的人物和動物圖案。 漢字也被編織到許多倖存的例子中。 一些漢代的織品,每厘米有220根經線,非常精細。 從公元 1 世紀開始,蠶本身的栽培也變得更加複雜,其技術用於通過調節環境溫度,來加速或減緩它們的生長。 使用了不同的品種,並將它們雜交以培育出,能夠生產對織工有用的不同質量線的蠶。

Women Checking Silk, Song China.
宋代檢查絲綢的婦女。
Unknown Artist (Public Domain)

織工通常是女性,她們也有責任確保,蠶以最喜歡的切碎桑葉為食,並確保它們足夠暖和,足以吐絲結繭。 該產業成為家庭,重要的收入來源,以至於專門用於種植桑樹的土地,免於收集,否則農地將不屬農民所有,桑地成為農民唯一可能擁有土地 的世襲所有權。 儒家孟子提倡最小的土地佔有量,總是留出一塊土地來種植桑樹。 隨著需求增長,國家和那些有足夠資金的人,建立男女工作的大型作坊。 大貴族之家有自己的私人絲綢生產團隊,數百名工人受僱生產絲綢,以滿足莊園的需要和轉售。 絲綢生產甚至成為詩詞的題材,例如戰國時期荀子〈蠶賦〉:

有物於此,

㒩㒩其狀,

屢化如神。

功被天下,

爲萬世文

禮樂以成,

貴賤以分。

養老長幼,

待而後存。

(劉易斯,114-115)

最終,中國人無法再保守利潤豐厚的絲綢生產秘密,開始在韓國和日本製造絲綢,成為國家控制的行業。 其他國家,隨後在公元 300 年左右獲得了養蠶技術,例如印度,並從那里傳播到拜占庭、阿拉伯、黎凡特和意大利。

貿易:絲綢之路

中國製造的絲綢名聲,傳遍了著名的貿易路線——絲綢之路——這就是這種商品對中國經濟的重要。 絲綢之路,實際上是連接中國和中東,的一整套陸路駱駝商隊路線網絡,因此現在常被歷史學家稱為絲綢之路。 絲綢——以線、織布和成品的形式——因此通過中間商(沒有一個商人走過這條路)不僅出口到朝鮮王國和日本等鄰國,而且出口到偉大的 印度、波斯、埃及、希臘和羅馬帝國。 就後者而言,據說國家最終的金融崩潰部分是由於白銀不斷流向東方,在那裡購買羅馬人離不開的絲綢。 羅馬人甚至將中國的 絲稱為 Seres,以該語言中的絲綢一詞命名。

The Silk Road
絲綢之路
Shizhao (GNU FDL)

除了陸路和穿越內海通往日本的通道外,從公元 11 世紀開始,中國帆船還橫跨印度洋航行和貿易,絲綢因此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中國的第一大出口產品; 它只能與公元 15 世紀的瓷器和茶葉相媲美。 到 20 世紀,日本將取代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絲綢生產國。

用途

在中國,後來在其他地方,絲綢用來製作服裝(特別是長袍、長袍和夾克)、手扇、家具、壁掛、屏風、名著和詩歌的裝飾場景、軍旗、喪葬旗幟、 佛教曼荼羅,以書寫為目的,代替竹紙。 色彩鮮豔、繡花精美的絲綢長袍成為身份的象徵,有助於將官員和朝臣,與穿著棉質或素色絲綢,下層階級區分開來。 在其他文化中,例如韓國,甚至有法律禁止低於一定社會地位的人,穿著絲綢。 刺繡絲綢變得如此多樣和精緻,以至於圍繞這種材料形成了一種完整的鑑賞力,類似於對中國陶藝家精美瓷器的鑑賞力。 道士是另一個以他們的絲綢長袍,而著稱的群體,通常繡有儀式場景。

作為一種有價值的商品,絲綢經常被用作一種貨幣形式,特別是在北宋(公元 960-1127 年)和南宋(公元 1127-1276 年)向遼金進貢時 皇帝分別。 絲綢也是一種受人尊敬的禮物。 贈予附屬國以表彰他們的忠誠,這是中國皇帝巨大財富和慷慨大方的令人印象深刻的象徵。 例如,僅在公元前 25 年,漢人就贈送了令人難以置信的 20,000 卷絲布。 商人用它作為一種付款,人們用它來納稅,甚至軍隊有時也用絲綢來支付。

Silk & Textile Shoe from China
來自中國的絲綢和紡織鞋
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Copyright)

在藝術中,絲綢成為一種流行的書面,可以在其上繪製風景和肖像。 唐朝(公元 618-907 年)的藝術家以其在絲綢上的染色、印刷和繪畫技藝而聞名,他們的許多作品留存於日本,並被作為禮物送往日本。 絲綢書被製成,其中有名畫的副本,因此成為藝術鑑賞家的參考冊。

文化影響

絲綢之路沿線的絲綢和其他商品貿易,也帶來了雙向的思想和文化習俗; 語言和文字是商人、外交官、僧侶和旅行者,沿途傳播的特別重要的元素。 佛教從印度傳到中國,然後傳到韓國和日本。 馬可波羅等探險家,使用這條路線,西方基督教傳教士,首次進入中國也是如此。 核桃、石榴、芝麻和香菜等新食品被引入中國,並在中國種植。 長期以來,絲綢一直是中國的象徵,它打開了通向新大陸和新思想的大門,最終連接了古代世界的偉大帝國。

删除广告
广告

关于译者

晚生姓高
高先生目前擔任加州就業部的首席翻譯,是聯合國美國協會的前董事會成員,也是英文雜誌《美華論壇》的現任董事會成員和前副主編

关于作者

Mark Cartwright
马克是一位全职作家、研究人员、历史学家与编辑,他对艺术、建筑,以及研究所有文明共有的思想尤为感兴趣。马克拥有政治哲学硕士学位,目前担任WHE出版总监一职。

引用本作品

APA 风格

Cartwright, M. (2017, July 28). 古代絲綢 [Silk in Antiquity]. (. 晚生姓高, 翻译).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取自 https://www.worldhistory.org/trans/zh/1-14550/

芝加哥风格

Cartwright, Mark. "古代絲綢." 翻译 晚生姓高.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最后修改 July 28, 2017. https://www.worldhistory.org/trans/zh/1-14550/.

MLA 风格

Cartwright, Mark. "古代絲綢." 翻译 晚生姓高.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28 Jul 2017. 网络. 03 Oct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