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起源于意大利,并在大约 1400 年至 1600 年这一时期取代了哥特式风格。文艺复兴建筑的特点包括运用古典建筑的样式以及精确的数学比例(如高度与宽度的比例),同时还追求对称、比例与和谐。柱子、檐部、拱门和穹顶都被富有想象力地运用于各种建筑中。
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对世界各地的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包括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罗马的台地神庙以及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大量有关该主题的图文资料的涌现,这有助于将相关理念传播到欧洲乃至更远的地方。文艺复兴风格在许多国家常常与当地传统相结合,并最终在 17 世纪起被装饰华丽的巴洛克风格所挑战。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如今通常被分为三个阶段:
- 文艺复兴早期(约 1400 年以后),这是对古典理念的初步尝试性运用
- 文艺复兴鼎盛期(约 1500 年),是对古典主义的全面复兴
- 文艺复兴晚期(又称风格主义,约 1520 年至 1530 年以后),此时建筑风格变得更加华丽,对古典主题的再利用也变得更加富有创意。
历史学家们对于这些变化的具体形成时间往往难以达成一致意见,而且这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各个城市)。
研究过去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古代事物(包括思想、艺术和建筑)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复苏。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们首先且最为明显的研究对象是欧洲南部(尤其是意大利)仍可见的大量希腊罗马遗迹。大教堂、罗马浴场、引水渠、圆形竞技场和神庙处于不同程度的破败状态,但仍清晰可见。有些建筑,比如罗马的万神殿(约公元 125 年),保存得极为完好。建筑师们研究这些建筑,进行测量,并绘制了详细的图纸。他们还研究拜占庭建筑(尤其是穹顶教堂)、罗马式建筑的特征以及中世纪建筑。对于许多意大利建筑师来说,哥特式风格被视为一种“北方”的入侵式发明,它“破坏”了意大利的传统。因此,在很多方面,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是回归意大利的根基,尽管中世纪建筑从未完全被摒弃。
第二个研究点是现存的古代文献,尤其是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公元前90年至公元前20年)的《论建筑》。这篇论文写于公元前30年至20年之间,结合了古代建筑和工程的历史,以及作者对这一主题的个人经验和建议。第一个印刷版于1486年在罗马问世。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们仔细研究了这些作品,研究了对称和数学比例的重要性,在许多情况下,甚至试图建造维特鲁威只用文字描述的结构。也许更大的影响是维特鲁威启发了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写自己的论文(见下文)。
当代的影响
建筑师们不仅研究了遥远的过去,还关注着其他地方同行们的动态。图纸和印刷品将新的理念广泛传播开来,使得那些无法亲自参观新建筑的人也能研究其发展趋势。有时,影响来自意想不到的地方。佛罗伦萨的画家兼雕塑家米开朗基罗(1475 - 1564 年)创作了一些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对后来的艺术风格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在艺术中对古典人物的大胆且富有装饰性的重新诠释也影响了建筑师们,促使他们尝试将古典元素混合起来并使其更具装饰性。米开朗基罗本人也直接参与了建筑设计。他的拉伦佐图书馆、佛罗伦萨的圣洛伦佐教堂(1525 年),其 46 米(150 英尺)长的阅览室,是美学与功能性的完美结合——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来说,这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理念。
另一位由艺术家转型而来的建筑师是拉斐尔(1483 - 1520 年)。他同样对建筑产生了影响,具体而言,是在罗马的布拉科尼奥·阿奎拉宫(现已毁坏)的建筑中。这座建筑有着非常丰富的外部装饰,并且是一种有意且新颖地将传统的柱式、壁龛和山花装饰与实用布局相结合的尝试。
然而,这些艺术家的影响远不及那些专业的建筑师。这些建筑师设计的建筑、相关的论著以及传记将他们的理念传播到了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 ,1377 - 1446)就是其中一位杰出人物,他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学的奠基人。布鲁内莱斯基对线性透视的研究以及在建筑中实现形式的和谐简洁性特别感兴趣,同时他也考虑了建筑所处的周边环境。布鲁内莱斯基对古典比例、简单几何形状与和谐的强调成为了后来新的建筑语言的核心要素。
这种建筑语言在塞巴斯蒂安诺·塞里奥(1475 - 1554 年)所著的《建筑学七书》中得到了正式确立。这是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理论和实践著作(详情见下文)。塞里奥提出了五种古典建筑样式,其中第五种样式最早约在 1450 年由建筑师兼学者莱昂·巴蒂斯塔·阿尔贝蒂(1404 - 1472 年)所确定。这五种样式分别是:托斯卡纳式、多立克式、爱奥尼式、科林斯式和第五种样式——复合式(融合了爱奥尼式和科林斯式的元素)。建筑师们会根据这些样式进行各种创新,将它们混合重组以打造出独一无二的建筑。设计师们还会加入其他理念,比如巧妙的透视效果幻象,这在多纳托·布拉曼特(约 1444 - 1514 年)的作品中尤为明显,他被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奠基人。要更好地理解每位建筑师对文艺复兴建筑运动所做出的贡献,有必要考察这一时期的某些关键建筑。
教堂
教堂一直是任何社区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这一领域中,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贡献之一便是佛罗伦萨圣玛利亚百花大教堂的穹顶。该穹顶由布鲁内莱斯基(Brunelleschi)设计并建造完成,于 1436 年竣工。这座砖砌穹顶的底部直径为 45.5 米(149 英尺),使这座大教堂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最高的建筑。这座穹顶设计精妙,建造过程中没有使用固定的支撑结构(临时的木制脚手架)。相反,穹顶的每个圆形层在添加顶部的另一层之前就已经完成。由于有 8 条外肋和 16 条内肋从底部延伸至顶部,形成了自支撑的拱形结构,所以这座穹顶能够独立支撑。这种结构使得穹顶呈尖顶形状,并由 8 个不同的侧面组成。建筑师的另一个考虑因素是,尖顶穹顶对下方鼓座产生的侧向推力比半球形穹顶要小得多,因此无需使用诸如视觉效果较差的飞扶壁之类的额外支撑结构。这座穹顶由按照加固式人字形排列的砖块砌成,其内部采用双层结构设计,从而增强了其强度并使其更加轻盈。最终,似乎文艺复兴时期的技术已经超越了古代的工程成就。
教堂在欧洲随处可见,但如今许多教堂都进行了重新装修。这类工程存在的问题在于如何将古典建筑的对称性与中世纪的高塔式教堂相融合。阿尔贝蒂( Alberti)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设计一个由三个大小相等的正方形组成的外立面(入口两侧各一个,还有一个位于上方并以三角形的檐部收尾)。这个想法在佛罗伦萨的圣马利亚诺韦拉(Santa Maria Novella)教堂的外立面(1470年完工)中得以实现。柱子和檐部的使用让人联想到罗马神庙的外观。阿尔贝蒂( Alberti)对曼图亚的圣安德烈(San Andrea)教堂(约 1470 年设计)的外立面也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处理。它酷似罗马的凯旋门,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座宏伟的古典化建筑。此外,内部也重复了拱门的主题,有着巨大的拱券和圆顶天花板,这是自古以来最大的此类建筑。
罗马圣彼得教堂的圣彼得小堂由布拉曼特设计,于约 1510 年完工。这座建筑位于被认为圣彼得受难之地的位置,是第一座采用古希腊完整多立克式结构的文艺复兴建筑。该设计融合了古典与基督教理念,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在建筑领域得以体现的杰出范例。这 16 根古典柱子(从古建筑中修复而来)不仅造型优雅、未加装饰,而且神庙的圆形设计被认为是对教堂而言最为完美的形状,因为人们认为这是最尊贵的几何形状。此外,纪念殉道者的基督教建筑传统上都是以中心规划的形式存在。这座建筑优雅的外观以及从柱环中垂直升起、直达高耸穹顶的拱顶结构,此后在各地被广泛模仿,至今仍能在世界各地的建筑中看到,从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到美国国会大厦。
1565 年,安德烈亚·帕拉迪奥( Andrea Palladio, 1508 - 1580 年)开始在威尼斯着手建造圣乔治马吉奥雷教堂(San Giorgio Maggiore),这座建筑的设计灵感源自罗马广场上 4 世纪的马塞提乌斯大教堂。与阿尔贝蒂一样,帕拉迪奥试图为背后那座不规则的中世纪建筑赋予古典的外观。这座立面有巨大的基座上的柱子,顶部装饰着科林斯式柱头,由两个相互连接的神庙式立面组成。这是帕拉迪奥为用符合古典风格的对称立面覆盖倾斜建筑而提出的创新解决方案。1576 年,帕拉迪奥将这一理念应用到了如今通常被称为“救世主教堂”(Christ the Redeemer)的教堂上,同样位于威尼斯。该教堂内部宽敞,只有非常宽广的中殿和没有侧廊。它几乎没有装饰,大部分是白色,帕拉迪奥更倾向于通过他科林斯式柱子和拱门上丰富的光线来赋予教堂特色。教堂内部的明亮度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装有非常清晰的威尼斯玻璃的半圆形窗户。这两座威尼斯教堂都包含了一些在罗马浴场中可见的元素,例如多个拱顶区域由柱子屏风隔开。
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所有特点的集大成之作,便是罗马的新圣彼得大教堂(new Saint Peter's Basilica)。原位于被认为是圣彼得墓地的那片区域的旧大教堂被拆除了。佛罗伦萨大教堂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教堂的这一纪录即将被打破。许多建筑师参与了这个历时超过一个世纪的项目,但最初的重大设计方案来自布拉曼特。该项目由教皇尤利乌斯二世(Pope Julius II,1503 - 1513 年在位)委托,于 1506 年 4 月 18 日奠基。最终的基石于 1626 年铺设。教堂内部长 180 米、宽 135 米(600 英尺乘 450 英尺),而宏伟的穹顶直径为 42 米(137 英尺),从地面算起高 138 米(452 英尺)。
公共及民用建筑
一座常被列为早期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典型代表的公共建筑是佛罗伦萨的布鲁内莱斯基(Brunelleschi)圣方济各医院(Ospedale degli Innocenti,于 1424 年竣工)。这位建筑师采用高而细长的柱子来支撑拱门,并由此打造出带有浅圆顶的廊柱式建筑,这种设计在 15 世纪的许多其他公共建筑的外观设计中得到了模仿。
1546 年,帕拉迪奥为维琴察的市政厅设计了新的外观(此后该建筑被称为帕拉迪奥大教堂)。这些拱门形成了后来被称为“帕拉迪奥式窗户”的结构,即一对较短的双柱支撑着拱门,每个拱门两侧各有一根较高的单柱。这一设计理念促成了后来被称为“帕拉迪奥运动”(也常被称为“帕拉迪奥主义”)的建筑风格的形成。
就国内建筑而言,阿尔贝蒂约在 1450 年设计的佛罗伦萨鲁切莱里宫(Palazzo Rucellai)展现了对古典形式的有影响力的新诠释。其柱式的立面被削平,比例完美对称,甚至还包括了较低部分的菱形装饰,这是对古罗马被称为“网状砌法”的墙体建造技术的直接借鉴。这座建筑是文艺复兴时期首个采用古典柱式来设计立面的建筑。
布拉曼特在私人建筑领域的新理念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罗马于 1501 年设计了卡普里尼宫。这座建筑因拉斐尔于 1517 年开始在此居住而被称为“拉斐尔之屋”。它有上层采用古典建筑样式,下层则是带有拱形店面的粗石砌筑部分。这两层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全对称的外观,对接下来两个世纪意大利的宫殿建筑产生了巨大影响。
帕拉迪奥(Palladio )在室内建筑设计方面也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他为意大利北部维琴萨及其周边地区的富裕地主工作,设计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别墅,将古罗马的神庙改造成私人住宅。他为入口处增设了一个宏伟的带柱廊的门廊(甚至每侧都有一座),在中央区域设计了一个由穹顶覆盖的大房间,并将整个建筑置于一个高台之上。其中最出色的范例是位于维琴萨附近的瓦尔马拉纳别墅( Villa Valmarana),又称“罗托纳圆顶”,建于约 1551 年。后来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们还会在这些宏伟的独立住宅周围增设梯田式的花园,以进一步增强其视觉效果。
进入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逐渐演变为更具装饰性和创新性的“风格主义”风格。这种格调上的转变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米兰的马里诺宫庭院(Palazzo Marino,于 1558 年竣工),由加莱佐·阿莱西(Galeazzo Alessi,1512 - 1572 年)设计。这座建筑以近乎被装饰性雕塑所掩盖的古典元素为特色,呈现出一种戏剧性的表达效果。将这座建筑与罗马高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尔内塞宫(由安东尼奥·达·桑加洛·幼子(约 1483 - 1546 年)设计,约于 1517 年完成)的古典对称与简约风格进行对比。
最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参与了一些不那么美观但实用性强的项目,比如修建防洪设施、防御工事、大型公共喷泉以及城镇规划等。
建筑方面的著作
正如文中所提到的,许多建筑师都撰写了有关他们专业领域的著作。阿尔贝蒂(Alberti)的《建筑论》(《De Re Aedificatoria》)于 1452 年以拉丁文出版,随后于 1456 年以托斯卡纳方言出版。阿尔贝蒂系统地阐述了古典建筑的定义原则,并指出这些原则如何能够应用于当代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他强调建筑必须从各个角度都能被看到,设计师应当同时考虑建筑的内部和外部,并且建筑在规模和外观上都应当令人印象深刻。这本书成为了建筑师们的“圣经”,尤其是在 1485 年以《建筑十书》的名称重新出版之后更是如此。理所当然地,阿尔贝蒂被称为“佛罗伦萨的维特鲁威”。阿尔贝蒂的作品还开启了关于建筑在社会中的作用、建筑的设计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让那些未直接涉足该领域的人也开始谈论建筑的话题。
塞尔洛的《建筑学七书》(1537 年至 1575 年)不仅确立了上述提到的五种古典建筑样式,还涵盖了古代留存下来的建筑、当代建筑理论以及基于模型为建筑师提供的实用建议。这些书籍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包含了大量详细且精确的木刻印刷插图,这些插图大多是由塞尔洛本人绘制的。另一本关于建筑样式的重要且被广泛翻阅的著作出自贾科莫·巴罗齐·达·维尼奥拉(1507 - 1573),其 1562 年出版的《关于五种建筑样式》(《Regole delle cinque ordini》)。
1556 年,帕拉迪奥(Palladio)为他的偶像维特鲁威的《建筑论》的新版绘制了一系列插图,随后他又凭借自己的《建筑四书》(1570 年)为不断壮大的文艺复兴图书馆做出了贡献。该作品一经问世便受到建筑师们的热烈欢迎,并被翻译成多种欧洲语言,包括在 1663 年至 1738 年间有四版的英文版。这部作品探讨了建筑材料、古典建筑样式、住宅和公共建筑,并提出了对罗马神庙进行重建的构想。这些书籍有助于传播帕拉迪奥的建筑理念,因为尽管它们侧重于古典建筑,但作者经常使用自己的设计来阐释描述内容。
文艺复兴思想的传播
建筑师们前往不同的城市,他们的著作也广为流传,使得意大利并非是这场建筑革命的唯一见证者。书籍常常被翻译,因此,例如塞尔里奥著作中的 50 幅装饰性极强的门的插图,在北欧的巴洛克式建筑师中广受欢迎。
建筑师们也纷纷移居国外。例如,在 1541 年,塞尔洛(Serlio)离开了意大利,前往法国,为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Francis I,1515 - 1547 年在位)工作,参与了枫丹白露宫的设计与建造。弗朗西斯是一位热衷于艺术的赞助人,早在 1517 年至 1519 年期间就曾聘请过莱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 - 1519 年),可能还让这位意大利人参与了他那座宏伟的新城堡——香波堡的设计工作。塞尔洛设计了安西勒弗朗城堡(约 1546 年),其建筑外观采用了古典式的柱式装饰。这座城堡是文艺复兴理念如何与欧洲各地的当地建筑传统相结合的一个典型例子,这种融合现象在从安特卫普(Antwerp)到里斯本(Lisbon)的各种建筑中都有体现。
英国建筑师伊尼戈·琼斯(Inigo Jones,1573 - 1652 年)在访问意大利后,著名地收集了帕拉迪奥的原始设计图,从而将他的风格带到了英国。琼斯在 17 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设计了诸如格林威治的女王宫和伦敦白厅的宴会厅等宏伟建筑。帕拉迪奥的设计在爱尔兰和美国殖民地也很受欢迎,在那里他设计的带柱廊的入口门廊成为了从住宅到图书馆等各种建筑的标准元素。文艺复兴的理念甚至传播到了其他大陆。西班牙人带着建筑书籍旅行,然后将其中的元素复制到他们在墨西哥和秘鲁建造的建筑中。耶稣会传教士在印度和其他亚洲地区也采取了同样的做法。与此同时,在欧洲,17 世纪迎来了一个新的建筑运动,它挑战了以古典主义为主导的文艺复兴风格。这就是更加活泼和充满活力的巴洛克(Baroque )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