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特谢普苏特神庙

文章

Joshua J. Mark
翻译,由Yangwei Li翻译
发表于
其他语言版本: 英语, 法语, 西班牙语
打印文章 PDF

任何埃及君主的职责之一便是建造宏伟的建筑项目,以向诸神致敬并永久保存其统治时期的记忆。这些建筑项目并非仅仅是国王为了安抚自己的自尊心而做出的宏大叙事,而是统一国家的基础和发展的核心所在。建筑项目确保了在尼罗河泛滥期间农民有工作可做,通过集体努力促进了团结,增强了对个人为该项目所做的贡献的自豪感,并通过集体和全国的努力为“玛特”(和谐/平衡)这一文化的核心价值提供了表达的机会。玛特(ma'at)是古埃及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它强调的是和谐与平衡。通过建筑项目,人们能够表达这种价值观念。

与人们常常持有的观点相反,埃及那些宏伟的古迹并非由希伯来(Hebrew)奴隶建造,也并非由任何形式的奴隶劳动建成。埃及的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都是作为带薪工人参与建造宫殿、神庙、金字塔、纪念碑以及竖立方尖碑的工程的。从埃及旧王国时期(约公元前 2613 年至公元前 2181 年)一直到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 1570 年至公元前 1069 年),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从第三中间时期(约公元前 1069 年至公元前 525 年)一直到托勒密王朝时期(公元前 323 年至公元前 30 年),埃及的那些伟大统治者创造了世界上一些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城市、神庙和纪念碑,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埃及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完成的。埃及学家史蒂文·斯奈普(Steven Snape)在评论这些工程时写道:

大量的建筑石料——更不用说巨大的整块石料了——从采石场运往远方的建筑工地这一过程,使得埃及作为一个通过宏伟建筑来展现自身特质的国家得以形成。(97)

在埃及各地,从北部的吉萨金字塔群到南部的卡纳克神庙,都有许多这样的宏伟建筑和神庙。其中,哈特谢普苏特女王(公元前 1479 年至公元前 1458 年在位)在迪尔埃尔巴赫里(Deir el-Bahri)的陵墓神庙尤为引人注目,堪称最为壮观的建筑之一。

Temple of Hatshepsut, Aerial View
哈特谢普苏特神庙,鸟瞰图
N/A (CC BY)

这座建筑仿照的是孟图霍特普二世(约公元前 2061 年至 2010 年)的陵庙而建。孟图霍特普二世是伟大的底比斯王子,他创立了第 11 王朝,并开启了埃及的中王国时期(公元前 2040 年至公元前 1782 年)。孟图霍特普二世在他那个时代被称为“门尼斯第二”,门尼斯(Menes)对埃及第一王朝那位传奇国王的称呼,而且他在埃及历史的长河中一直备受尊崇。孟图霍特普二世(Mentuhotep II )的陵庙在他统治期间建于底比斯河对岸的迪尔·埃尔·巴赫里(Deir el-Bahri),这是在那里建造的第一座建筑。这座陵庙是一个完全创新的概念,因为它兼具陵墓与神庙的功能。

法老本人并不会真的葬入这座建筑群之中,而是会葬入其后方悬崖峭壁上凿成的墓穴之中。整个建筑群的设计旨在与周围的自然景观以及高耸的悬崖浑然一体,它是上埃及建造的最引人注目的陵墓建筑群,也是自古王国时代以来建造的最为精美的陵墓建筑群。

哈特谢普苏特(Hatshepsut)曾是孟图霍特普二世(Mentuhotep II)神庙的崇拜者,她参照那座神庙设计了自己的神庙,只是规模宏大得多,并且为了确保人们不会忽略两者之间的差异,她还下令将自己的神庙建在孟图霍特普二世神庙的旁边。哈特谢普苏特一直热衷于寻找提升自己公众形象和使自己的名字永垂不朽的方法,而这座陵墓神庙达到了上述两个目的。

这将是对“梅尼斯二世”的致敬,但更重要的是,它将哈特谢普苏特与过去的辉煌联系起来,同时在各个方面超越了以往的宏伟杰作。作为处于传统男性权力地位的女性,哈特谢普苏特明白自己需要以更显而易见的方式确立自己的权威和统治的合法性,而她神庙的规模和优雅正是这一点的证明。

哈特谢普苏特的统治时期

哈特谢普苏特是图特摩斯一世(Thutmose I,公元前 1520 年至 1492 年)与其正妻阿赫摩斯(Ahmose)所生的女儿。图特摩斯一世还与他的侧室穆特诺弗特(Mutnofret)育有图特摩斯二世(公元前 1492 年至 1479 年)。依照古埃及王室的传统,哈特谢普苏特在 20 岁之前就嫁给了图特摩斯二世。在同一时期,哈特谢普苏特被提升为阿蒙神(Amun)的王后,这是除皇后外,古埃女性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此后这一位置变得愈发政治化且重要起来。

赫特谢普苏特和图特摩斯二世育有一女,名叫内弗鲁拉(Neferu-Ra)。而图特摩斯二世与妃子伊西斯(Isis)所生的儿子是图特摩斯三世(公元前 1458 年至公元前 1425 年在位),他被立为父亲的继承人。图特摩斯二世在图特摩斯三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去世了,因此赫特谢普苏特担任摄政王,掌控国家事务直至图特摩斯三世成年。在她摄政的第七年,她打破传统,为自己加冕为埃及法老。

Portrait of Queen Hatshepsut
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的雕像
Rob Koopman (CC BY-SA)

她的统治时期是埃及历史上最为繁荣与和平的时期之一。有证据表明,她很早就下令展开军事远征,并且她肯定使军队保持了最佳的战斗力,但总的来说,她作为法老的统治时期以成功的贸易、繁荣的经济以及她众多的公共工程项目而著称,这些工程项目雇佣了来自全国的劳工。

她前往蓬特(Punt)的那次探险似乎颇具传奇色彩,而且无疑是她最为引以为傲的成就,但似乎她所有的贸易举措也都同样卓有成效,而且她还能够让整个国家的人都参与建造她的纪念碑。这些作品如此精美绝伦、制作工艺如此精湛,以至于后来的国王们都会宣称这些作品是他们自己的杰作。

陵庙的设计与布局

公元前 1479 年她登基不久,便下令建造一座供奉自己的神庙,这座神庙旨在讲述她的生平和统治事迹,并且要超越其他神庙,成为最优雅、最宏伟的建筑。神庙由哈特谢普苏特的管家兼心腹塞内姆特(Senenmut)设计,塞内姆特还是内弗鲁拉(Neferu-Ra)的导师,可能还是哈特谢普苏特的情人。塞内姆特在设计时仔细参照了孟图霍特普二世的神庙,但将原建筑的各个方面都加以放大、扩容,并且更加华丽。孟图霍特普二世的神庙有一条从第一庭院通往第二层的大石坡道;而哈特谢普苏特的神庙通往第二层的坡道则要长得多,也更加华丽,人们要穿过繁茂的花园,经过一座两侧矗立着高大方尖碑的精美入口门楼才能到达。

穿过第一层庭院(地面层),人们可以直接穿过两侧的拱门(拱门通向小巷,小巷里有通往二层的小斜坡),也可以沿着中央斜坡漫步而上,斜坡入口两侧有狮子雕像。在第二层,有两个水池和狮身人面像沿着通往另一斜坡的小径排列,游客可沿此斜坡来到第三层。

Senemut, kneeling fugure
塞内姆特,跪姿肖像画
A.K. (Copyright)

神庙的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都设有柱廊以及精美的浮雕、壁画和雕像。第二层庭院右侧的斜坡通往第三层,斜坡右侧便是塞内姆特(Senenmut)的陵墓;这座陵墓位于第二层庭院下方,外观上没有任何特征,以保持对称。三层都体现了古埃及传统的对称美学,由于斜坡左侧没有建筑,所以右侧也不会有明显的陵墓。

通往第三层平台的斜坡右侧是诞生纪念柱廊,左侧是蓬特( Punt)纪念柱廊。诞生纪念柱廊讲述了哈特谢普苏特由阿蒙神神化创造而生的故事,阿蒙神是她的真父亲。哈特谢普苏特在柱廊的墙壁上刻下了她被孕育之夜的记载,描述了神祇如何使其母亲受喜的情景:

他(阿蒙)以其夫——上下埃及之王图特摩斯一世尊贵之神格的化身形象现身,发现她正安然地躺在她那华丽宫殿之中熟睡。她被神妙的香气所唤醒,转身面向他尊贵的君主。他立刻朝她走去,马上被她的气息迷醉,迫不及待地将她拥入怀中。他让她看到自己神态庄严的形象,她在他现身于她面前时欣喜地看到了他的俊美容颜。他将爱的雨露传入她的体内。宫殿里弥漫着神圣的香气。(范德米罗普,173)

作为当时埃及最有权势且最受欢迎的神祇之女,哈特谢普苏特宣称自己有权像男性一样统治国家,享有特殊特权。她很早就与阿蒙神建立了特殊关联,可能是在登上王位之前,以此来消除因自身性别原因而对其统治地位提出的批评。

Birth Colonnade, Hatshepsut's Temple
哈特谢普苏特神庙的出生廊道
Jorge Láscar (CC BY)

蓬特( Punt )柱廊向我们讲述了她那次非凡的探险之旅,那是她带领人们前往埃及人数百年来未曾涉足的神秘“众神之地”。她能够组织这样的探险行动,足以证明她在位期间国家的富庶,也彰显了她复兴过往传统与荣耀的雄心壮志。埃及人自早期王朝时期(约公元前 3150 年 - 约公元前 2613 年)起就知晓蓬特的存在,但或许是前往蓬特的路线已被遗忘,又或许是哈特谢普苏特之前的几位统治者认为这次探险不值得他们花费时间去执行。哈特谢普苏特描述了她的子民是如何启程前往蓬特的,他们在蓬特受到的热情款待,并详细列举了带回埃及的众多奢侈品:

这些船只装载着来自蓬特国的奇珍异宝;还有神祗国度里各种名贵的芳香木材,成堆的没药树脂,还有新鲜的没药树,还有乌木和纯象牙,还有鸸鹋产的绿金,还有肉桂木、克希特木、伊胡姆香、索特香、眼化妆品,还有猿猴、猴子、狗以及南方豹皮。自从有史以来,从来没有哪位国王收到过如此珍贵的礼物。(刘易斯,第 116 页)

在第二级廊道的两端各有一座神庙:北边是阿努比斯(Anubis)神庙,南边是哈托尔(Hathor )神庙。作为一位掌权的女性,哈特谢普苏特与哈托尔(Hathor )女神有着特殊的关系,并经常向她祈祷。为死者守护和指引灵魂的阿努比斯(Anubis)神庙是任何陵墓建筑群的常见特征;人们不会轻视这位负责引领灵魂从坟墓前往来世的神明。

通往第三层的斜坡,恰好位于出生柱廊和蓬特柱廊之间,将游客引向另一座柱廊,那里排列着雕像,还有三个最重要的建筑:皇家祭祀堂、太阳祭祀堂和阿蒙神的圣殿。整个神庙建筑群建在代尔·埃尔·巴赫里(Deir el-Bahri)悬崖之上,而阿蒙神的圣殿——该遗址中最神圣的区域——则是从悬崖本身开凿出来的。皇家祭祀堂和太阳祭祀堂都描绘了王室成员向诸神献祭的场景。阿蒙-拉神,这位复合型的创造神/太阳神,在太阳祭祀堂中占据显著位置,哈特谢普苏特及其直系亲属在前排向他鞠躬致敬。

被亵渎与被从历史中抹去

在哈特谢普苏特的统治期间,图特摩斯三世并非在宫廷里无所事事,而是率领埃及军队取得了多次成功的征服战役。哈特谢普苏特赋予他最高的军事指挥权,并且他也没有辜负她的期望。图特摩斯三世被认为是古埃及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统帅之一,在新王国时期也是最成功的一位将领。

图特摩斯三世将哈特谢普苏特统治时期的所有相关证据从所有公共纪念碑上都抹去了,但却刻意保留了她在陵墓神庙内有关她神一般的诞生以及前往蓬特的远征事迹的记载。

公元前 1457 年左右,图特摩斯三世率领军队在梅吉多(Megiddo)战役中取得了胜利。这场战役可能是哈特谢普苏特事先策划并精心准备的。此后,她的名字便从历史记载中消失了。图特摩斯三世将有关她统治的所有证据销毁,抹去了她的名字,并从所有公共纪念碑上凿掉了她的形象。随后,他将自己的统治时间追溯到他父亲去世之时,并将哈特谢普苏特作为法老所取得的成就归功于自己。此时,塞内姆特(Senenmut)和内弗鲁拉(Neferu-Ra)已经去世,似乎任何对哈特谢普苏特忠心耿耿的人,都没有力量或意愿去挑战图特摩斯三世有关他继母哈特谢普苏特形象的政策。

把一个人的名字从地球上抹去,就是宣告这个人不存在。在古埃及人的信仰中,一个人需要被记住,才能在来世继续他的永恒之旅。虽然图特摩斯三世似乎下令采取这种极端措施,但没有证据表明他和继母之间有任何敌意,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他对她神圣的出生和在她的太平间神庙里远征庞特的故事相对未动;只有关于她的公开提及被抹去了。这表明他个人并没有对哈特谢普苏特怀有任何恶意,而是试图消除任何关于一位强大的女法老的公开证据。

埃及历代国王的传统都是男性君主,这与传说中埃及的第一位国王——神明奥西里斯( Osiris)有关。尽管没人确切知道图特摩斯三世为何要将继母从历史中抹去,但很可能是因为她打破了男性统治者的传统,而他不想让女性日后效仿哈特谢普苏特的方式统治国家。法老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维护“玛特“(正义、秩序)原则,并且尊重过去的传统是这一职责的一部分,因为这能维持社会的平衡与稳定。尽管哈特谢普苏特的统治是成功的,但无法保证另一位受到她的榜样激励的女性能够像她那样有效地统治国家。因此,为了使有能力的女性作为法老的先例得以存续下去,这对图特摩斯三世对“玛特”(ma'at )原则的理解来说可能是相当具有威胁性的。

Egyptian Soldiers
埃及士兵
Σταύρος (CC BY)

虽然神庙内部的浮雕、绘画和铭文基本完好无损,但有些被图特摩斯三世和后来的法老阿肯那顿(公元前1353-1336年)破坏了。到了阿肯那顿时代,哈特谢普苏特已经被遗忘了。图特摩斯三世或用自己的雕像取代了她的雕像,或埋葬了她的雕像;在代尔巴里(Deir el-Bahri ),于哈特谢普苏特和孟图霍特普二世陵庙之间图特摩斯三世建造了自己的陵庙,虽然规模比前两者要小得多,但这并不是问题,因为图特摩斯三世实际上把哈特谢普苏特的神庙占为己有了。

因此,阿肯那顿与哈特谢普苏特作为一位女性法老并无矛盾;他的问题在于她所信奉的神灵。阿肯那顿最为人所知的身份是那位“异端法老”,他废除了埃及传统的宗教信仰和宗教仪式,并以自己所信奉的单一神论取代之,这位太阳神阿顿是其核心信仰对象。尽管在单一神论者眼中,他因此举而被视为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君主,但他的这一行动很可能是出于政治动机而非宗教信仰。阿蒙神的教会在阿肯那顿统治时期已变得如此强大,以至于与王位势均力敌——这是埃及历史上多位君主都面临的问题——而废除该教派以及所有其他教派是恢复王室平衡和聚集财富的最快且最有效的方式。尽管阿肯那顿允许哈特谢普苏特的神庙(他认为那是图特摩斯三世的神庙)保留下来,但阿蒙神的雕像却被从神庙的外墙和内壁上切割掉了。

哈特谢普苏特的重新发现

在埃及历史的其余时期以及直到公元 19 世纪中叶之前,哈特谢普苏特的名字一直不为人知。当图特摩斯三世毁坏她的公共纪念碑时,他把这些残骸丢弃在她位于代尔·巴赫里(Deir el-Bahri)的神庙附近。在 19 世纪的考古发掘中,这些破碎的纪念碑和雕像得以重见天日,但当时没有人懂得象形文字——许多人仍然认为它们只是简单的装饰——因此她的名字就这样被历史所遗忘。

然而,英国博学家兼学者托马斯·杨(Thomas Young,公元1773-1829年)相信,这些古老的符号代表了文字,象形文字与通俗文字和后来的科普特文字密切相关。他的工作是由他的有时同事,有时又是竞争对手的法国语言学家和学者让-弗朗索瓦商博良( Jean-Francois Champollion,1790-1832 CE)继承发扬。公元1824年,商博良出版了他对罗塞塔石碑的翻译,证明这些符号是一种书面语言,从而打开了古埃及通往现代世界的大门。

商博良在参观哈特谢普苏特的神庙时,对其中明显提到的埃及新王国时期一位历史上不为人知的女法老感到困惑。他的观察是现代第一个激发人们对女王的兴趣的人,今天,女王被认为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君主之一。

Tomb of Hatshepsut
哈特谢普苏特之墓
Michael Lusk (CC BY-NC-SA)

直到不久前,关于哈特谢普苏特的死因和死时的情况仍是个谜。她并非葬在她的陵庙中,而是葬在附近帝王谷(KV60 号墓)的一座陵墓里。埃及学家扎希·哈瓦斯(Zahi Hawass )于 2006 年在开罗博物馆的藏品中找到了她的遗体,并通过将她一盒牙齿中的脱落牙齿与遗体进行匹配,证明了她的身份。对该遗体的检查显示,她在五十多岁时因拔牙后形成的脓肿而去世。

尽管后来的埃及统治者并不知晓她的姓名,但她的陵墓神庙及其他纪念性建筑留存了下来,从而保留下了她的功绩。她在代尔·埃尔·巴赫里(Deir el-Bahri)的神庙被认为极其宏伟壮观,以至于后来的国王们在其附近也建造了自己的神庙,并且正如所提到的,他们对这座神庙以及她的其他作品印象深刻,以至于将其视为自己的作品而加以宣称。事实上,除了拉美西斯二世(公元前 1279 年至公元前 1213 年在位)之外,没有其他埃及君主能像哈特谢普苏特那样建造如此众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纪念碑。尽管在大部分历史时期她都默默无闻,但在过去的 100 年里,她的成就已获得了全球的认可。如今,她在埃及乃至世界的历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成为了女性的典范,而这是图特摩斯三世或许曾竭力想从时间和记忆中抹去的形象。

删除广告
广告

关于译者

Yangwei Li
李杨威,1963年生,男,中国人。1986年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在教务处负责托福考试中心等工作;1997-1998年,在美国纽约长岛的STAPLES STORE工作;2006-2012年,主持天津天狮学院工作。

关于作者

Joshua J. Mark
Joshua J. Mark現在是一位自由作家,曾在紐約Marist學院兼職哲學教授。他曾在希臘和德國生活,並環遊過埃及。他在大學教過歷史、寫作、文學和哲學。

引用本作品

APA 风格

Mark, J. J. (2017, July 18). 哈特谢普苏特神庙 [The Temple of Hatshepsut]. (Y. Li, 翻译).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取自 https://www.worldhistory.org/trans/zh/2-1100/

芝加哥风格

Mark, Joshua J.. "哈特谢普苏特神庙." 翻译 Yangwei Li.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最后修改 July 18, 2017. https://www.worldhistory.org/trans/zh/2-1100/.

MLA 风格

Mark, Joshua J.. "哈特谢普苏特神庙." 翻译 Yangwei Li.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18 Jul 2017, https://www.worldhistory.org/article/1100/the-temple-of-hatshepsut/. 网络. 05 Jul 2025.